2017年度工作報告
膠州市博物館根據年初制定的“一個目標,兩個定位,三個平臺”的工作規(guī)劃,重點圍繞大沽河博物館開館試運營、全市文物保護、高鳳翰紀念館免費開放等各項工作,逐步完成大沽河博物館試運營及部分展項調整、文物庫房搬遷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系列叢書編輯出版及大沽河博物館、高鳳翰紀念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,具體工作匯報如下:
一、以大沽河博物館為主體,打造公共服務平臺
(一)協(xié)調推進大沽河博物館布展收尾工作。完成大沽河博物館民俗風情展廳戲臺調整、文物庫房搬遷啟用、公共服務設施采購、重型文物復制等工作,繼續(xù)推進科技館展項調試更換、膠州通史展廳布展、辦公區(qū)域及公共空間設施完善等項目。同時,根據大沽河博物館建設現(xiàn)狀,逐步推進大沽河博物館自然生態(tài)展廳、古代文明展廳收尾驗收工作。
(二)聯(lián)合青島市博物館推出“真情傳博萬里行”五進文化志愿宣講活動,為青島工學院、站東社區(qū)送上4場專題講座,以圖片、文物、多媒體相結合的形式,讓更多的學生、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廣博精深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
(三)6月12日至7月30期間,承接山東博物館“十指春風繡乾坤——山東博物館藏魯繡精品展”, 展覽共吸引社會各界群眾1000余人次前來觀展,使觀眾在一睹魯繡風韻的同時,領略到齊魯文化的悠遠深博。
(四)9月8日——10月9日期間推出“ 惟薛有序 于斯千年——古薛國歷史文化展”,展覽以古薛國歷史文化專題展覽的形式,將60組件未曾展示的文物珍品呈現(xiàn)給觀眾,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古薛國的機會,同時也揭開了古薛國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。
(五)十一國慶期間推出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”演出劇目,在豐富市民假期文化生活的同時,普及了皮影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,演出期間共吸引近萬名觀眾。
(六)10月25日——11月8日舉辦“膠州民間收藏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”,精選了近二百件民間收藏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,展現(xiàn)了古膠州與海外交流、經貿往來的歷史畫卷,更為人們搭建了古代文明與現(xiàn)代文明相互溝通的平臺。
(七)結合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要求,開展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義務宣講,推出社區(qū)居民進博物館、中小學生進博物館、共青團員進博物館、黨政干部進博物館等一系列活動,提供免費講解服務,共接待社區(qū)居民、黨員干部、共青團員、公安干警,以及包括青島各市區(qū)在內的多所中小學校,共講解368場次,接待參觀群眾近10萬人次。
(八)完成中央電視臺重點節(jié)目、大型系列紀錄片《中國影像方志》“山東膠州篇”的文字撰寫及歷史部分的采訪調研拍攝工作。配合做好膠州電視臺《板橋夜話》節(jié)目的采訪拍攝工作。
(九)大沽河博物館積極申報膠州市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、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青島市文明單位榮譽稱號,力爭以此為載體進一步發(fā)揮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作用。
二、以文物保護為重點,建立全市文博行業(yè)合作共享平臺
(一)做好膠州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調查資料整理研究工作。
一是編輯出版了《膠州民間收藏海上絲綢之路文物集萃》。以前期海上絲綢之路開展情況為基礎,整合膠州地區(qū)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民間收藏文物,展現(xiàn)古代膠州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。二是開展膠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跡考古調查勘探工作,對膠萊運河、大沽河沿河碼頭古閘壩橋梁及周邊范圍繼續(xù)進行全面的考古調查、勘探和資料收集工作。
(二)完成三里河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項目、華潤新能源膠州風電場項目、山東國瑞膠州艾山風電場項目、山東電力工程、南膠萊河機場段河道治理工程、青平快線膠萊運河段等10項建設工程前期考古調查勘探工作。
(三)推進膠州市“大遺址保護規(guī)劃編制”工作。在前期工作基礎上,完成板橋鎮(zhèn)遺址、趙家莊遺址、祓國都城遺址三處大遺址的文物保護規(guī)劃編制,于2017年5月交付成果,目前正在上報審核中。
(四)做好逄氏故居保護修繕工程的監(jiān)督、指導工作。根據省文物局意見,指導完成逄氏故居舊址保護修繕方案修改工作并通過專家論證。
(五)做好全市文物保護工作。聯(lián)合有關部門開展全市春、夏季文物安全大檢查,對全市178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逐一走訪,確保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。自5月底起至9月份在全市開展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,落實文物安全保護責任主體。同時,聯(lián)合市公安消防支隊,建立文物消防安全管理聯(lián)合工作機制,全面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。
(六)根據省文物局統(tǒng)一部署,自8月份起開展全市文物系統(tǒng)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,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、文博單位進行逐一排查、整改,逐項消除火災隱患。
(七)整合全市民間收藏資源。成立膠州市博物館理事會,吸納我市7家民辦博物館為成員,借助社會力量辦文化。同時,成立文物鑒定專家小組,將每周三定為專家鑒定日,免費為市民提供文物鑒定服務,進一步拓寬博物館公共服務職能。
三、優(yōu)化高鳳翰紀念館公共服務設施建設,打造地方歷史文化名人展示平臺
(一)積極配合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,對紀念館園內參觀環(huán)境進行整體提升,實施園區(qū)道路路面硬化工程,開展觀光道路鵝卵石人行道維修、游客集散場地硬化、更換紫藤花架等,增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、道德模范事跡專題展覽,營造文明參觀氛圍,進一步優(yōu)化公共服務設施。
(二)因地制宜,結合5.18國際博物館日、文化遺產日等,開展“五進”、“館校共建”活動,在市民文化廣場、站東社區(qū)、青島工學院以及市區(qū)主要干道,舉辦“膠州歷史文化專題”流動展覽,發(fā)放宣傳折頁,讓博物館事業(yè)發(fā)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。
(三)推出“ 膠州歷史文化名人畫像展”,以圖文并茂的形式,展出膠州27位歷史文化名人,內容翔實、筆墨精煉,具有較高的存史、資政、育人和學術研究價值,對于宣傳膠州、發(fā)展膠州,提高膠州的知名度,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(四)整合、梳理文物資源。出版《膠州民間收藏海上絲綢之路文物集萃》;《膠州海上絲綢之路研究》完成初稿二次校對工作。同時,配合完成《山東省志·文物志》、《山東文物精品大系》(玉器卷、繪畫卷)、青島文物局主編《見識瑰寶》的編輯工作。
四、以“海表名邦·金膠州”為主題,積極參與青島國際文創(chuàng)產品博覽周
為做好此次參展工作,我館提前規(guī)劃、精心籌備,設計、搭建特裝展區(qū),共組織市內8家民辦博物館及文創(chuàng)企業(yè),主要有古典家具、古箏茶藝(少海詠春茶)、玉雕、瓷器繪畫(名家畫瓷)、書畫手卷、瓦當拓片冊頁、瓷盤工藝品、黑陶、掛毯、刺繡、剪紙、布老虎、泥老虎等近200件文創(chuàng)精品參展。膠州展區(qū)榮獲“文創(chuàng)產品優(yōu)秀獎”、“最佳展示獎”,膠州市文化廣播新聞局榮獲“參展優(yōu)秀組織獎”、“最佳展示獎”四大獎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