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收聽本期的文博成語小課堂!
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是簠簋之風
簠簋之風是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。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清·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:于是干謁不行,孤寒吐氣,簠簋之風為之一變。
在清朝康熙時期,官場腐敗,貪污成風。萊陽趙侖閬仙,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學,他從自身做起,想改變當時的簠簋之風,在過長江的船上擊楫發(fā)誓:如果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還江北。他十分清廉,去拜謁地方官時也是空手而去,一時傳為佳話。
簠簋之風中的“簋”是盛放煮熟的黍、稷、稻、梁等飯食的器皿,青銅簋出現(xiàn)在商代早期,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時期,它的使用一直延續(xù)到戰(zhàn)國時期。簋也是重要的禮器,特別是西周時期,它和列鼎制度一樣,在祭祀和隨葬時以偶數(shù)組合與奇數(shù)的列鼎配合使用。根據(jù)史料記載,天子九鼎八簋,諸侯七鼎六簋,大夫五鼎四簋,元士三鼎二簋。
膠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這件“婦”銅簋出土于西皇姑庵遺址,通高14厘米,口徑20.5厘米,腹圍58厘米,底徑13厘米,重1.41千克,簋內底刻有銘文。